中医骨伤科病症诊疗
作者:王邦旺博士,中医学教授,中医博士
扭伤与拉伤,均是日常生活或运动中的软组织损伤。两者在具体分类上有较大区别,一般来说拉伤主要用于躯干四肢的肌肉与临近关节的肌腱的损伤,而扭伤常用于关节侧方的韧带损伤,比如膝关节、踝关节、腕等。
当突然扭伤与拉伤时,肌肉里面有纤维细胞,有连接的筋膜,有血管,当它被拉裂后,尤其血管破裂,就会出血,形成血肿,或渗透到皮下,形成淤青。损伤可以造成身体的肌肉、筋膜、韧带、关节间滑膜的疼痛和压痛,引起身体结构形态失去平衡和稳定,并且影响其活动。
软组织损伤最明显的症状是疼痛,受伤部位疼痛,特别是承受重量或使用时。受伤周围区域触痛明显。其他症状包括:水肿、瘀血或变色、肌肉痉挛(肌肉非自主收缩)、不能正常使用受伤部位、可能感觉丧失(麻木或异常感觉)、某个部位变形、弯曲或移位(表明还发生了骨折或脱位)
扭伤与拉伤绝大多数愈后良好,但愈合时间各异,这取决于许多因素,比如外在干预的治疗方法和频率与患者的配合度,患者年龄、损伤类型和严重程度以及并发其他疾病。
扭伤和拉伤可分为
一度(轻度): 少量韧带纤维的撕裂、局部轻度肿胀、压痛、无关节不稳。
二度(中度): 达到韧带宽度一半及以上的纤维断裂,伴有比较严重的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出现轻至中度的关节不稳。
三度(重度): 韧带完全断裂,明显的肿胀淤青及关节不稳定。
对于一、二度损伤的扭伤与拉伤,冰敷过了24小时的急性期后,如果局部仍然肿胀及疼痛,可以进行下列处理:
- 热疗配推拿或针灸治疗:中药温洗与推拿和针灸可以改善局部循环,促进消肿与愈合。
- 对于二度损伤可以采取同样与一期治疗的患者,中药包扎与夹板固定2周-4周,以免未完全好的损伤再次出现损伤,导致慢性关节不稳等后遗症。
- 动静结合伸展运动:急性疼痛消失后,进行伸展运动,每日训练量根据自体感受增减,强调循序渐进。
- 加强肌力:受伤的肌肉,会变得虚弱无力,锻炼肌力后再逐步恢复日常活动及运动,以免再次受伤。
颈椎病
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发病后颈部活动受限,颈枕部或颈肩背部疼痛,或手臂麻木。病情较重的有眩晕、耳鸣,或突然猝倒,肌肉萎缩,握力减退等症表现,影响工作和生活。
颈椎病一般可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混合型5种类型。X线摄片提示: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椎间孔缩小、钩椎关节骨刺形成等。颈部活动限制,疼痛向周围部放射,是其共有症状表现。
发病的原因
颈椎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颈椎间盘变性,以致颈部耐压性与率拉性功能减退,椎间盘组织向四周或某一方向隆突膨出,相邻椎体不能稳定,于是椎体边缘产生磨擦,牵拉刺激,久之椎体边缘骨质增生,软组织或神经根或脊髓受累,或骨节序列发生改变,于是出现各种症状。
治疗方法
1、颈椎牵引:校正颈椎错缝引起的改变,对位对线和分离间隙的挤压。牵引对重量和角度的要求较严格,效果有别于颈套往局部箍的简单模式。
2、神经针刺:神经线与筋经针刺加电疗是最有效的方法,对止痛效果最显著。理论包含了现代解剖神经根受压水肿引起的疼痛和神经段控制操作的肌、腱麻痹感觉,针刺对源头和影响路线作有效的刺激,电疗波长操作可以影响局部紧张的缓解或抑制作用。
3、导引手法矫正:利用导引手法矫正身体骨架的不正和软组织的紧张或僵硬,避免症状反复发病。
4、皮肤喂药拔罐:运用活血化淤止痛的药物精华,喷摸于疼痛的局部表皮,再以传统的火罐拔吸,让有效成分迅速渗透入内,快速达到止痛目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临床表现:发病后,开始为腰痛,以后出现放射痛。轻者放射至臀部,重者放射至大腿、小腿、足背与足趾,除疼痛外常伴有酸胀和麻木。并可诱发下肢疼痛加重,在平卧及休息后,疼痛可得到减轻。如强行劳动不注意休息,或治疗不当,可出现剧烈疼痛,活动困难或卧床不起。
根据髓核突出的部位,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单侧型,多数病例开始时多为一侧;双侧型,髓核向后纵韧带双侧突出,可引起两侧腰腿痛,有时两侧交替发作,此型比较少见;中央型,亦称中心型突出,两侧腰腿疼痛较重,严重者要影响马尾神经,则发生鞍区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此型亦属少见。
(二)发生突出的原因:
1.肾气不足和衰退,气血失养,椎间盘水分减少,劳倦过度,纤维环后部破裂而突出;
2.举重、搬重腰部扭伤,或其它损伤腰部挫伤而造成;
3.长时间弯腰劳动后突然直腰,或腰部处于不正常体位时咳嗽或打嚏时腰部软组织剧裂收缩发生突出;风寒湿邪留注经络,影响气血循行,内外平衡失调,通过其它诱因而发病。
(三)治疗
本症在急性发作期间,应偏重活血化淤和利水药物,结合针灸电疗止痛、手法宜轻柔顺势而为,避免加剧患者的痛苦。医者用拇指沿脊柱自上而下点揉棘突两侧,当点揉到所患部位和疼痛点时,点揉的指力要适当加重,躯体左右定点复位摆动,以使骨节松弛,突出关节松解压迫。
病情较轻,病程较长者,可以利用牵引床分离间盘,持续用力以使患者腰椎间隙能够增宽,改变或减少间盘的压力和挤压,以待神经根水肿的消退。
什么是冻结肩(五十肩)?
这是一种肩周炎常见的类型,是一种在关节囊及其周围组织上的无菌性炎症。当手臂主动或被动移动时,它会导致疼痛和活动范围的丧失,从而使完成日常活动变得异常困难。
许多人不经任何形式的治疗自然会恢复,但可能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而且完全的活动范围可能永远无法恢复。
一、冻结肩的症状
冻结肩膀的主要症状是疼痛和僵硬,使其难以或不可能移动。会感到肩膀隐隐作痛或疼痛,还会感觉到环绕手臂顶部的肩部肌肉疼痛,上臂也会有同样的感觉。疼痛会在晚上加重,使人难以入睡。
常见症状:
- 肩痛
- 肩部僵硬
- 外旋、外展、屈曲、内旋的运动范围丧失
- 症状通常在晚上更严重
- 难以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包括将手臂举过头顶/伸向身体/背后
- 肩肌无力
- 头前倾
- 步行时手臂摆动减少
二、导致冻结肩的原因
冻结肩分为两种类型:即原发性冻结肩和继发性冻结肩。
原发性冻结肩是特发性的,与糖尿病或甲状腺疾病有关。
继发性肩关节冻结可由肩关节损伤或制动引起。例如:
- 肩伤所致
- 肩袖撕裂
- 脑血管意外(中风)
- 骨折
- 骨关节炎
- 肩峰下撞击症
- 二头肌腱鞘炎
- 钙化性肌腱炎
三、治疗
中医保守治疗包括:
- 使用内服祛风活络或清热解毒消炎药止痛缓解肩部疼痛和炎症。
- 针灸局部达到止痛目的,松解粘连的软组织,这是最不疼的治疗方式之一,相对于其他物理治疗和体疗。
- 通过强化和伸展运动来改善肩部活动范围。
- 手法加导引治疗:这种方法的效果较好,在某些阶段的冻结肩中可能更有效,但是,必须注意患者的耐受能力,术者不能一意孤行,避免加剧患者的疼痛程度。
本院是新加坡著名的中医骨伤科,精于传统中医正骨手法和现代物理治疗手段,治疗的骨科病种有:
软组织损伤:颈椎病、腰椎间盘脱出、急性腰扭伤、肩周炎、手外上髁炎(网球肘)、内上髁炎(高尔夫球肘)、腱鞘炎、各种囊肿、滑膜炎、足跟痛。
骨伤:骨折、脱臼。
骨病:退行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症, 骨质减少。